冷戰下的翻譯:香港與台灣

Date: 30/03/2020

Time: 7:00-9:00PM

Location: Online via Zoom

Speaker: Professor Lai Tzu-yun

Translation Seminar Series

Abstract:

冷戰期間,香港和台灣都在美國的保護傘之下,位於圍堵共產中國的前緣。然而,事實上兩地都頗為依賴中國的翻譯。一方面,兩地譯者絕大多數為出生於中國的流亡知識份子,彼此關係密切,另一方面則是大量使用中國譯者的譯作。台灣依戒嚴法,中國出版品全屬禁書,但只要隱匿譯者名字便可出版,因此戒嚴期間至少有450位中國譯者的名字遭到隱匿或改名。香港因未禁止中國書籍,因此成為台灣引進中國譯作的主要管道,尤其是1950年代以後的中國譯作。香港對於台灣至少有三種影響:一是提供中國譯作的管道;二是香港編輯的中國譯作;三是香港翻譯出版的作品。冷戰期間香港的翻譯以美新處為主要的贊助者,大量翻譯美國文學及人文、科學作品,也翻譯相當多的反共作品;民間出版則以電影小說為多。本次演講著重於描繪冷戰期間中國、香港、台灣之間譯者與譯本的流動情形,並探討政治對文學版圖的影響。

About the Speaker:

賴慈芸,輔大翻譯學研究所碩士,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研究博士,曾任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所長,目前為該所教授。出版譯作超過五十種,包括《嘯風山莊》(Wuthering Heights)、《探索翻譯理論》(Exploring Translation Theories)、《愛麗絲鏡中奇遇》(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)等。論文〈還我名字!–尋找譯者的真名〉曾獲2014年宋淇翻譯研究紀念論文獎評判提名獎,著有《當古典遇到經典:文言格林童話集》、《譯難忘:遇見美好的老譯本》、《翻譯偵探事務所》等書,《翻譯偵探事務所》獲選為2018年金鼎獎非文學類最佳圖書。編有《台灣翻譯史:殖民、國族與認同》(2019,聯經)論文集。

冷戰下的翻譯:香港與台灣
Scroll to top